体育博彩

新闻公告 News & Bulletin
“汉语进修教育研究”系列讲座第十六期开讲
作者:发布日期:2015-12-16点击数:

沈红丹 供稿

2015年12月14日,冬夜的小雪仿佛冰冻了校园的马路,浑浊而寒冷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住热爱研究者的脚步,在综合楼707房间,一场期盼许久的讲座——“汉语进修教育研究”系列讲座(十六)“汉语补语的认知系统与教学考量”如约而至,座无虚席的听众里有汉语进修体育博彩 的领导、老师,也有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们,他们的目光都贯注于讲台上那个面若春风、侃侃而谈的学者身上,他就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张旺熹教授。

张旺熹老师所做的研究一直着眼于为教学服务,如他的“把”字句的位移图式为一直是教学难点的“把”字句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这一次,他把关注点放在了汉语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汉语补语,力图从一个专家学者的角度为汉语补语的系统性教学寻求更为科学可行的方法。

在这次讲座中,张老师详细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主要观点:1.汉语是高度重视结果的语言,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2.补语是一种降级的述谓成分。3.补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所表达的结果范畴是一个认知的概念,典型范畴是结果补语,另外两种典型形式是补语的可能式和“得”字补语。另外,他还提出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观点:对于可能补语的教学,应该先教否定式“V不C”,因为“V不C”语义更为复杂,表达愿而不能的语义,在实际言语交际中更常用

张老师在讲座过程中用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他说:“如果你没听懂,说明是我没有讲透,还要继续讲。”他善于设问,去引导听者思考,用开放式的讨论促进大家畅所欲言,并以平等、开放的态度聆听各种观点,严谨、谦虚的学者风范令人肃然起敬。在最后的讨论环节,大家对“吃饱”这类结果补语的语义范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张老师指出,对于补语的教学不应是零散的、孤立的,而应该注意到它的系统性。

这次讲座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对一线教学提出了可行性指导,我们期待着会有更多这样的学者出现在讲坛,更期待能够出现某一研究主题下的深入而系统地探讨,这将对国际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上一条:白羽飞扬凝聚院风 小球旋转铸就国魂
下一条:汉语进修体育博彩 孔子体育博彩 奖学金生“我的梦想与中国——和平”主题征文比赛隆重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