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4:00,汉语进修教育研究系列讲座第32期在教一楼601正式开讲,本次讲座由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进修体育博彩
主办,北京语言大学的张宝林教授是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副主任牟世荣担任主持。讲座吸引了来自校内外的众多师生,现场几乎座无虚席。

张宝林教授此次讲座的题目是“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习得考察”,在讲座中,张教授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和大数据“大量”、“多样性/多维度”、“及时性”等特征,以及大数据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并指出汉语国际教育要顺应大数据时代,并寻求新的发展。张教授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采用归纳的方法,对尽可能多的语言事实进行考察、分析、研究,进而得到规律性的认识,与大数据理论观念相通,且一脉相承。之后又指出过往研究限于小数据规模,所关注的可能只是个别的语言事实,而不具备普遍意义,提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乃至语言学界,必须重视大数据,通过数据的积累与分析,揭示语言及其教学与习得的规律”。张教授最后指出,语料库的基本思想就是大数据理论的思想,“语料库就是语言大数据”。

在接下来的讲座内容中,张教授具体介绍了基于语料库的“把”字句、汉字、离合词等方面习得研究的新发现,指出这类基于数据的研究成果将推动对相关语言现象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最后,张教授具体介绍了汉语中介语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汉语中介语描写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是习得研究、中介语研究的得力工具。张教授强调,一线教师最了解汉语习得情况,“任何研究结论应该符合大多数一线教师的教学实感”,一线教师的参与对于语料库建设非常重要。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与张教授交流,现场互动气氛热烈,甚至讲座结束后,还有人向张教授请教、问学。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重视数据,通过数据揭示和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无疑更契合学术研究科学性、客观性的要求。张教授的演讲精彩、颇具启迪性,很多人认为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获益良多。